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有偏好的执拗,或是一件事,或是一种喜好,又或者是一个情景,目的各样,不一而终。而最让人固执强求的大多是那些想、但又错失了的内心的对此事独钟的情结。 小时候特别喜欢河边,有不扎脚的沙子,沙子里的虫子,还有河里的透明的虾和鱼苗。用手捏住虾的胡须,举起手冲着太阳看,能看到虾的内在世界,若隐若现,好看!累了可以躺倒河边,看大大的天,广阔的地,耳边不时传来鸟的鸣叫声,太阳晃得眼睛睁不开,索性就闭着,听:自然界的交响曲。就这样能在河边待上一天,饿了就上树吃果子,果子一般是不摘掉的,用手抓着啃,啃完放开手,果核就随着枝条游走了;渴了就在河边地上刨一个坑,等着水渗进来、澄清后捧着喝。后来慢慢长大,读书上学,老师讲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几乎能遮住太阳,讲苏轼的词、苏轼的人生和苏轼的书法造诣,第一次听说书法,不明了,但心向往之……那时候小小的心里种下了好奇的种子,而通往理想胜地的路只有一条:考上大学。读书很苦,可是心里的火不灭,多年的饥寒交迫、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苦熬过后,我真的成了城里人。但是规律的生活,繁忙的工作几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机器人,苏轼?仍然是小时候书本上的“旧相识”。跟马善双老师很早就认识,但是很多年都不知道他是书法世家,自己的书法造诣也很了得,是我不善交流还是什么原因,总之多年以后才知晓。后来,带孩子来学书法,才真正的开始了解书法。再后来孩子外地上学,闲下来的自己也尝试过来学写字,慢慢地熟悉了三位马老师。三位老师,多才、多艺、忠厚长者。今年有高考集训的孩子们,我也跟着听理论看示范读帖练字,才发现书法这一国粹真的是博大精深,真的是:学、然后知不足。那么多的帖子,那么多的流派,那么多的风格,我看着眼晕,听着迷糊。可是为什么马老师都能娓娓道来且头头是道?樱桃好吃树难栽;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的话是真理!透过马老师的字似乎能看到他三更灯火下伏案辛勤的景象;细品马老师侃侃而谈的话语分明能感受到五更鸡鸣时他临窗苦读的辛苦。 今年八月的一个清晨,时间:5:30;地点:马良辰书法艺术学校,教室里只有一个人——马善双老师,手里提着五人份的早餐。十分钟后,高考集训的孩子们陆续到校,满脸歉意的孩子们马上铺纸习练。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得此师者,学生们之幸事也! |